资讯中心

  • 首页
  • 资讯中心
  • “用”就是一天一个蛋,菜刀靠边站(汉字寓言)

“用”就是一天一个蛋,菜刀靠边站(汉字寓言)

2025-04-02 21:58:04


“一天一个蛋,菜刀靠边站;几天不下蛋,高压锅里头见”——这句走红的民谚借鸡喻人,话糙理不糙,说出了做人必须要有“用”。小时候写作文,结尾处我爱这样表达:“努力学习,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‘用’的人。”这是一个纯真少年立志成才的决心,有“用”就是有贡献。关于这个“用”字有个传说:相传,宋代王安石想招一个书童,就派出人放消息,凡是想当书童的都得参加考试,考试的题目是猜谜语。到丞相身边工作,会经风雨见世面,得到历练后站在巨人肩膀上会提拔很快,进入仕途快车道,况且为国家行政中心中枢服务,那是相当光荣的,也如同今天的国考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所以报名考试的孩子如过江之鲫。有一天面试来了一个小孩,他聪明伶俐,王安石连出三个谜语,小孩没打怵,回答“卡卡”地,很快猜出来了。王安石身边工作人员问:“这孩子录‘用’不录‘用’啊?”王安石一言不发,想刁难一下这个神童,拿笔“刷刷”文不加点写出了一则字谜:“三山倒挂,两月相连;上有可耕之田,下有长流之川;一家有六口,两口不团圆。”身边人一听一头雾水,说的啥玩意?全蒙了,也不知丞相是啥意思,那孩子听后跳跃起来,连声向王安石道谢说:“哈哈,我被录‘用’了。”王安石出的字谜的谜底就是“用”字。“三山倒挂”,把字横过来,就像三个“山”;正面看是两个“月”字相连;捂住字的下半部,上半部是不是个“田”?捂住字的上半部,下半部是不是个“川”?“用”字里面,数一数一共六个“口”字。只是下面的两个“口”不相连。简单的“用”字包括了多少汉字?也难怪它有“用”。

“用”的本事大,《说文解字》释“用”为:“‘用’可施行也。”“用”是个象形字,在甲骨文里,“用”字的形状有两种解释。一种是说,“用”字就像一口大钟,下面的三个脚是钟口,中间的两横,是钟上镌刻的文字和纹饰,上面的三角,是钟的挂环。还有一种解释,“用”的形状像一个原形的木桶,桶是古人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工具,能装水,对人类很有“用”,因此衍生出“公用”、“功用”、“使用”、“有用”“用途”、“用途”、“用兵”、“用法”、“用刑”等意思。

完美真人

生活中非常多的人追逐金钱利益,贪图物质享受,成为“单向度”的人,这样的人精神贫瘠,头脑空旷得像八月的学校,在他们眼里,艺术有什么“用”呢,顶吃顶喝呢?美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昂尼有篇童话《菲勒里克》回答了这个问题。小老鼠们要储备过冬的食物了,当它们在为采集玉米、干果、小麦和稻谷而忙碌时,小老鼠却在采集阳光、色彩和故事。漫长的冬天,当洞里的粮食吃完了的时候,菲勒利克讲述的阳光、色彩让小老鼠们陡生暖意,室内陡生了色彩,而故事也让小老鼠们的心田开出了灿烂的花儿。这个诗意童话,告诉我们,人类仅有物质食粮是不够的,必须拥有“阳光、色彩和故事”这些诗意和远方,这就是艺术的“无用之用”。有位大作家精辟地总结道:“我们于日‘用’必需的东西之外,必须还有一点无‘用’的游戏与享乐,生活才会觉得有意思。我们看夕阳,看秋河,看花,听雨,闻香,喝不求渴的酒,吃不求饱的点心,都是生活必要的……虽然是无‘用’的装点,而且是愈精炼愈好。”

回到“用”字起源的两种解释,我认为像钟或者像桶都是一种隐喻。像口钟,是象征精神;像圆桶,是象征物质。要是两者兼备,才会对家庭、社会和国家有“用”。“用”字像口钟,敲敲它会响起音乐之声;“用”字像个桶,拎着它,我们奔波在生命的路途中。噢,每个生命都会有“用”……

“用”就是一天一个蛋,菜刀靠边站(汉字寓言)